欢迎访问东吴公考官网
东吴公考全国咨询电话:400-088-0828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测辅导 > 判断推理 >

判断推理

2021公务员考试行测定义判断题自测

1.法的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法的适用的是(  )。

A.海关工作人员认为张某有走私嫌疑而对其进行查办

B.检查机关根据群众举报对王某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

C.李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在某售楼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D.公安局长召开并于提高干警办案质量的工作会议

答案: B。东吴解答: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适用主体为“国家司法机关”,“应用法律处理案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B中主体是“检察机关”,属于“国家司法机关”,侦查“受贿行为”属于“处理案件”,符合两个定义要件,是答案。A中“海关工作人员”不是“国家司法机关”,不符合定义要件;C中签订合同不属于“应用法律处理案件”,不符合定义要件;D项“工作会议”两个定义要件均不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2.大气污染:指因人类的生产生活使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从而导致其特性改变,使人们的生活、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遭受危害的现象。主要污染物有烟尘、粉尘、硫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氧化物、放射性污染等。下列所述属于大气污染的是(  )。

A.韩庄农户有几十辆农用大卡车废弃在麦田里,影响了春耕时间

B.淮河水质从解放前至今,越来越差

C.兰州市上空布满了驱之不去的“阴云”,那是市郊工厂的废气

D.汽车轰鸣声弄得老王整夜没有睡好觉

答案: C。东吴解答:按照题意,大气污染必须有污染物进入大气并使其特性改变。A项的废弃大卡车影响耕种,属于固体废弃物污染;B项水质变坏,是水污染;D项噪音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属于噪声污染。这三项都是没有“进入大气并改变其性质的污染物”,人有C项的废气影响了兰州的大气特性,是大气污染。

3.情报是指运用一定的媒体(载体),越过空间和时间传递给特定用户,以解决科研、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信息。根据以上定义,以下不属于情报的是:

A.某企业从客户那里得知竞争对手对产品进行技术革新大幅降低了成本后,决定转产

B.果农越某利用网络向农林研究所技术员小李请教,治好了樱桃的褐斑穿孔病

C.看到电视台报道某地出产的土豆大量堆积且售价低廉,某学校食堂电话订购了2000斤

D.小孙和朋友每次外出旅游前,都在网络上用电子地图查好路线,并将路线发到手机上

答案: D。东吴解答:情报的定义要点是:以解决科研、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D项旅游前用电子地图查路线,不涉及科研、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故不符合定义。其他三项都符合定义。故答案选D。

4.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是故意犯罪?(  )

A.马某因要与其妻离婚,其妻不同意,马某意图毒死其妻。不巧孩子误喝了放了毒药的果汁致死

B.一出租车司机早晨从家出发前就发现车闸不灵,但他过于相信自己开车的技术,结果因车闸失灵而撞伤人行道上的小孩

C.马因雷声而受惊狂奔,赶车人无法控制,致使正在路边玩耍的两名儿童被撞伤

D.魏某开车带朋友去郊游,车行到一下坡路时,刹车突然失灵,魏某连忙采取了正当措施,但车子仍刹不住而翻到了沟里。魏某和他的两个朋友均撞成重伤。后经技术鉴定,刹车失灵纯属机械故障

答案: A。东吴解答: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题干强调行为人“明知”行为会危害社会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且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中“马某意图毒死其妻”说明马某“明知”投毒会致人死亡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此外马某投毒致人死亡的行为构成“犯罪”,A符合。B中出租司机“过于相信自己开车的技术”说明他是过于自信而非“希望或放任”损害结果的发生,B不符。C中“赶车人无法控制”说明赶车人试图控制马车但没有成功,所以他并非“希望或放任”撞伤儿童这一结果的发生,C不符。D中“魏某采取了正当措施”说明魏某不“希望”造成损害结果,且“经技术鉴定,刹车失灵纯属机械故障”说明这是意外事件而非“犯罪”,D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

5.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下列属于间接故意的是(  )。

A.李某由于邻居赵某经常辱骂她而怀恨在心,找人恐吓赵某,赵某由于惊吓过度而突发心脏病死亡

B.某日深夜,李某在家中听到外面有女子呼救,由于心理害怕没有出门察看,结果第二天警方发现在李某家附近有一女子被害

C.李某在不知赵某正在维修机器的情况下合上了电闸,导致赵某触电身亡

D.李某高速驾驶中看到有一老人正在横穿马路,但没有减速,将老人撞成重伤

答案: D。东吴解答: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间接故意强调“>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且当事人的态度是“有意放任”,同时其结果是“>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李某并不知道>恐吓赵某>会导致>突发心脏病死亡,不符合定义“>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B项为强干扰项,>李某的行为仅仅是一种害怕的心理,主观上并不确认女子最终会被害,因此不负有责任,不符合定义要件;C项>李某并不知道他的行为会>导致赵某触电身亡,不符合“>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D项>李某明知可能撞上老人,仍然没有减速,符合定义要件,属于间接故意。故正确答案为D。

 

最新推荐

03-082021年苏州高新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03-082021年3月8日国内外时事政治

03-082021年3月7日国内外时事政治

03-082021年3月6日国内外时事政治

03-082021年江苏省属事业单位招聘咨询监督举报电话表

03-082021年宿城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职位表

03-082021年宿城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公告

03-082021年宿迁市市属事业单位招聘职位表

03-082021年国考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面试公告

03-082021年国家公务员国资委面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