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吴公考官网
东吴公考全国咨询电话:400-088-0828

言语理解与表达

2021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汇编:文章阅读(5)

  人脑充满了大量高效的工序,这些工序由1000亿~2000亿个被称为神经元的神经细胞构成。这些神经元的末端有很多细小的分支,一端称为末梢,另一端称为树突。有些神经细胞拥有8000个末端分支,这些末端分支使得神经细胞能与其他的神经细胞联系。一个标准的神经细胞与其他的细胞有10万个联系。这样就形成一个有数千万亿个相互联系的神经网络,并使得一个神经脉冲有无数个传输的路径。
  人脑就是通过这个惊人的微观网络开展它的工作的。每个神经元接收到数千个刺激信号,并立刻决定是中止它还是将信号传给它众多的邻居。在这个过程中,将有数千亿个不同的传输方向。这是人脑与电脑的根本不同。一个电脑基本上是一维的:它操作一个计算,然后是第二个和第三个,是一种线性的形式。它不能同时操作大量不同的工序,并将它们综合平衡而得到一个完整的结果,但人脑能有效地像数千万台电脑同时工作一样地运转。
  人脑功能单元是神经元,在电脑中则是硅晶体管。简而言之,一个晶体管就是一个快速打开或关闭的开关,它在与它相连的电路中产生电脉冲。这就产生了电脑存储和调用数据的语言。神经元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它的信号本质上是电化学性质的。这意味着,电脉冲是通过化学物质——神经液传播的,神经液是神经元本身所拥有的秘密。存在有几十种不同的神经液,神经元对每种神经液有不同层次的反应。它们不是简单的开或关,而是对接触它们的神经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人脑的复杂性又一次极大地掩饰了它毫不费力的操作。
  今天的电脑设计者试图重复人脑的基本构造。他们将许多电脑互联在一起,使它们能同时平行地工作。新墨西哥州的国家实验室已经建立起了可能是最强有力的超级电脑。它的名字叫TF—1,使用了1024个单独的处理器。困难的不是将它们连起来,而是开发硬件和软件程序使它们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有一些研究者看到了使用硅晶体管智能的困难,他们在特殊的表面上培养神经元以创造一个人造生物网络。
  在所有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中,最主要的不同可以归结为一个词:人脑是“活”的。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能对瞬息万变的环境作出反应。例如,人脑可以记住相当于500本百科全书的知识并能立刻将其中的一部分回忆起来。神经学家认为神经元是靠改变它们的分子结构来做到这一点的。但到底它们是怎样改变的仍是一个谜。有一点是清楚的:神经元总是在改变它们的结构和行为,没有两个神经元是一样的。
  1.1.
  对文中“神经元”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被称为神经元的神经细胞,是人脑进行活动的功能单元
  B.神经元的末端分支和树突与其他的神经细胞相联系才能传递神经脉冲
  C.神经元对接收到的刺激信号进行选择,并决定是否将其传递给其他的神经细胞
  D.神经元对不同信号的传递,是通过对不同的神经液的不同层次的反应来进行的
  1.2.
  对文中画线的“但人脑能有效地像数千万台电脑同时工作一样地运转”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人脑可以同时开展大量的线性形式的计算,就好像有千万台电脑同时进行计算一样
  B.人脑通过它的微观网络系统开展工作,就犹如将千万台电脑联网进行某一项工作
  C.人脑可以同时操作不同的工序,就好像数千万台电脑同时进行不同的工作一样
  D.人脑能将不同的信息综合平衡得出一个完整的结果,就好像数千万台电脑同时处理不同信息得出结果一样
  1.3.
  对文中人脑与电脑相关信息的比较,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电脑中起着开关作用的硅晶体管,犹如人脑的神经元,是电脑进行工作的功能单元
  B.电脑的工作是一种线性的形式,而人脑是通过“网络系统”来开展工作
  C.互联在一起构成的最强有力的超级电脑,与人脑的基本构造相同
  D.电脑是依照人类设计的程序机械地进行工作的,人脑是一个动态系统,能灵活地对环境作出反应
  1.4.
  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以下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一个标准的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有10万个联系,因而一个神经脉冲就有不少于10万个可能的传输路径
  B.神经元的信号本质上是电化学性质的,因此作为信号的传播媒介的神经液也是化学性质的
  C.人脑能毫不费力地支配人的行为是由于神经元能对瞬息万变的环境作出灵活的反应
  D.只要解决了开发硬件与软件程序的问题,人类就可以创造出与人类智能相同的人工智能
  1.5.
  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不包括(    )。
  A.列数字
  B.作比较
  C.举例子
  D.下定义
  阅读短文,完成以下各题。
  喜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其顶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堪称世界之最。
  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原层海相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000~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众所周知,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叫做岩石层,岩石层可以发生脆性断裂,形成为数不多的板块,板块之间可以作相对运动。根据板块大地构造假说,科学家们将全球岩石分为6个大板块,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
  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的。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解释。()①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①不需叠上几层,最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最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所承受的压力也是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到10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②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
  2.1.
  对第二段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果
  B.条件
  C.转折
  D.解释说明
  2.2.
  对第三段的大意有几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地球表层的情况
  B.说明了地球的构造
  C.说明了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D.说明了板块大地构造假说是如何形成的
  2.3.
  关于科学家推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喜马拉雅山能否超过万米还是个谜
  B.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喜马拉雅山有可能超过万米
  C.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喜马拉雅山也不例外
  D.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喜马拉雅山最高只能达到万米
  2.4.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地球上层约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互相碰撞褶曲隆起所致
  C.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高度可达万米
  D.喜马拉雅山如果每年上升5厘米,再有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
  2.5.
  文中①~②处少了两对关联词,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
  A.只要……就/如果……那么
  B.如果……那么/如果……就
  C.只有……才/因为……所以
  D.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B项表述错误,“末端分支”包括“树突”,二者不是并列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
  A项可由第一段第一句以及第三段第一句得出;C项可由第二段第二句得出;D项可由第三段“存在有几十种不同的神经液,神经元对每种神经液有不同层次的反应。它们不是简单的开或关,而是对接触它们的神经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得出。
  1.2.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定位题干所给句子,其前面的句子为“它不能同时操作大量不同的工序,并将它们综合平衡而得到一个完整的结果”,结合整句话理解可知,人脑可以同时操作大量不同的工序,并将它们综合平衡而得到一个完整的结果。D项表述准确,因此正确答案为D。
  A项表述错误,根据第二段“在这个过程中,将有数千亿个不同的传输方向”可知人脑工作形式不是线性的;B项“千万台电脑联网”不等于“数千万台电脑同时工作”;C项未把握重点,材料强调的是“将它们综合平衡而得到一个完整的结果”。
  1.3.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第四段第一句“今天的电脑设计者试图重复人脑的基本构造......新墨西哥州的国家实验室已经建立起了可能是最强有力的超级电脑”可知,最强有力的超级电脑是设计者试图重复人脑的基本构造的成果之一,而重复的结果是否与人脑的基本构造相同尚未可知,C项把未然说成已然,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A项可由第三段第一、二句得出;B项可由第二段“每个神经元接收到数千个刺激信号......将有数千亿个不同的传输方向。这是人脑与电脑的根本不同。一个电脑基本上是一维的......是一种线性的形式”得出;D项可由最后一段的第一、二句得出。
  1.4.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第一段后两句可知A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B项“因此”后的推断没有根据,材料并未提及神经元的信号的化学性质和神经液的化学性质的因果关系;C项错误,根据第三段后两句可知,人脑能毫不费力地支配人的行为是因为“神经元对每种神经液有不同层次的反应”;D项“只要......就”将开发硬件和软件程序问题阐述为充分条件,而根据第四段这个条件是必要条件,故错误。
  1.5.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纵观全文,没有运用到下定义这个说明方法,故正确答案为D。
  A项可由第一段的列数字得出;B项的说明方法材料用得比较多,如第三段首句;C项可由最后一段“例如,人脑可以......”得出。
  2.1.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理解。
  材料第二段首句是说,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脉进行了研究,第二句话是对其研究发现的描述。两者之间是解释说明的关系,而非因果、条件或转折。
  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第三段首先解释了板块运动以及板块的划分,引出“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可知,本段材料主要是说明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因此选项C表述正确。
  A、B项以偏概全,予以排除;D项错误,材料并未解释板块大地构造学说。
  故正确答案为C。
  2.3.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科学家只是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是喜马拉雅山仍在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上升,那么25000年以后,喜马拉雅山才会突破万米,那时喜马拉雅山是否存在是任何人现在都不能确定的。A项表述正确。
  材料最后一句话已经点明“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B、C、D三项内容与材料相违背。
  故正确答案为A。
  2.4.答案: C
  解析:
  考查属于细节判断题。
  A项错误,定位原文第三段“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A项中“约100”有两种理解:一是不到100,二是超过100。A项表述不当,予以排除。B项错误,因为原文第三段提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而非沉积岩互相碰撞,B项偷换概念;D项错误,原文最后一段提到“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一万米”,D项中“再用25000年”表述不当。由“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的”可推出,还有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高度可达万米。故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 D
  解析:
  考查关联词的辨析与填空。
  根据上下文可知,空格所处的句子为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选项中只有“如果……那么”为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可知正确选项为D。“只要……就”、“如果……就”表示条件关系,“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不符合语意,因此A、B、C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最新推荐

03-082021年苏州高新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03-082021年3月8日国内外时事政治

03-082021年3月7日国内外时事政治

03-082021年3月6日国内外时事政治

03-082021年江苏省属事业单位招聘咨询监督举报电话表

03-082021年宿城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职位表

03-082021年宿城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公告

03-082021年宿迁市市属事业单位招聘职位表

03-082021年国考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面试公告

03-082021年国家公务员国资委面试公告